目前分類:文章分享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傳統醫學現況
根據WHO對傳統醫學的定義:「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各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學病證——模組1」的補充章節,將起源於古代中國且當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普遍使用的傳統醫學….。
具體說明傳統醫學包含現代中醫及民俗調理業(台灣)/民間中醫(大陸)。
 
傳統醫學是源自於古老中醫世代傳承下來的醫學,除了中藥石、針灸外,還運用了其他手法醫學。
  古代醫學分科,自元代始,至明隆慶年間,太醫院分為十三科。
自元代始,太醫院分為十三科,至明隆慶年間改為十一科。
元代十三科為:大方脈、雜醫、小方脈、風、產、眼、口齒、咽喉、正骨、金瘡腫、針灸、祝由、禁。
明代十三科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口齒、咽喉、傷寒、接骨、金鏃、按摩、祝由。
1571年,明代的十三科改為十一科,增設了痘疹科,改瘡瘍為外科,接骨為正骨,去金鏃、祝由與按摩等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1%E4%B8%89%E7%A7%91/60477藝術百科
 
自20世紀清末,「現代西醫」挾著科學西藥與儀器手術強勢崛起、效果神奇,漸次影響社會認知,治病主流是「現代西醫」,被自然排擠的就是「傳統醫學民間療法」。清末民初傳統醫學一分為二,「現代中醫」及「傳統醫學民間療法」
1. 現代中醫
可稱為「經典醫方」,傳承醫理典籍,但是正規醫療體制的中醫教學證照僅有「中藥」、「針灸」兩個治病工具;
台灣「現代中醫」沿襲清末民初留存之中醫學,尚未有醫療體系之建立,直至20世紀4、50年代,百般艱難中終於有了證照「﹙民間﹚中醫師」的登記檢覈、檢定、特考,後來陳立夫等大老成立「中國醫藥學院」。因此,同時有了證照「﹙學院﹚中醫師」的產生,漸次有了「中醫學」的概念,目前中醫體系屬於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所管理。
2. 傳統醫學民間療法
可稱為「經驗醫方」,在華人世界則屬施用「中草藥、針灸、刮痧、拔罐、國術傷科推拿接骨..」等民間偏方的「走方郎中」,自有一套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診病、治病、調理的經驗方法
台灣定名「民俗調理業」,延續清末民初型態,散落民間,派門林立各自傳承,屬內政部社團管理。因留一手、密傳、單傳、傳子不傳女等固有陋習,手法幾近失傳,技術良莠不齊,嚴重偏離正道,常造成社會醫療傷害為人詬病。
    經「中華傳統民俗調理學會」理事長吳長新教授,於2010年陳請催生立法,民俗調理業始於2013年元月1目正式納入衛生福利部管理;
然目前定位「商務」、不屬醫療,不可說治療、不能講有療效,僅能說「紓解筋骨,消除疲勞」;技術士證照委由勞動部實施技術士技能檢定及核發「民俗調理業﹙單項名稱﹚技術士證」,形成身在衛生福利部醫療單位,而職業職稱屬勞工技術士的矛盾現象。
(取材自中華傳統民俗調理學會內部資料)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在21世紀初14年內,兩次發佈「傳統醫學戰略(2002-2005、2014-2023)」,強烈要求世界各國積極保護、快速提升振興自己民族醫學,促進安全和有效使用傳統和補充醫學,目標「持照行醫」。
   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WHA)於2019年5月25日第72次會議通過,首度將「傳統醫學」正式納入「國際疾病分類(ICD)」,但是剛加入還沒有建立「國際職能基準」緩不濟急。
文章標籤

筑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傳統醫學

  1.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2002-2005傳統醫學戰略:「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各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學療法包括藥物療法(若使用草藥、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藥物療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進行,比如針刺療法、手法治療及精神治療)。在主要衛生保健系統基於對抗療法或傳統醫學尚未納入國家衛生保健系統的國家,傳統醫學經常被稱為“補充”,“替代”或“非常規”醫學。傳統和補充醫學實踐包括藥物治療和以程式為基礎的衛生保健治療,例如草藥、自然療法、針刺療法和脊骨神經醫學、整骨療法等手法治療,以及其它相關技藝,包括氣功、太極、瑜珈、熱療及其它身體、心理、精神和身心療法。(參見:《世衛組織傳統醫學研究和評價方法指導總則》有關以程式為基礎的療法經修訂的定義)。
  2.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4-2023傳統醫學戰略:「傳統醫學有很長的歷史。傳統醫學是在維護健康以及預防、診斷、改善或治療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種種以不同文化所特有的無論可否解釋的理論、信仰和經驗為基礎的知識、技能和實踐的總和。」補充醫學(CM):
  3. 《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包括一個題為「傳統醫學病證——模組1」的補充章節,將起源於古代中國且當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普遍使用的傳統醫學病證進行了分類將有關傳統醫學的補充章節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使人們首次能夠統計傳統醫學服務和就醫情況,評估其形式、頻率、有效性、安全性等,並可與主流醫學和研究進行對比。

綜上說明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之「傳統醫學」,應該就是指源自古老之中醫學,包括現在的現代中醫、民俗調理業(台灣)/民間中醫(大陸)

文章標籤

筑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脊椎矯正術簡介

是一種包括用長短腿分析半脫位並用整脊槍進行矯正的脊椎矯正技術。長短腿分析是通過長期研究所公認的檢測通則來測試人體脊椎和四肢關節,再由腿的長短反應來判斷是否存在脊椎或關節偏位,即半脫位的診斷方法。整脊槍是一種能夠發出高速度、低幅度的脊椎矯正設備,通過手動的輔助可以對人體的脊椎和四肢關節產生矯正的作用。對於每一位患者的診斷和調理過程中需要檢查其腿長的變化,腿長的變化反應了人體的平衡狀態,從而找到脊椎或四肢關節存在半脫位的位置,最後再用活化器進行矯正,並對調理前後的腿長變化、半脫位的位置和調理的效果進行記錄。

二、整脊槍獨特的診斷方法

在美國脊椎矯正學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診斷脊椎半脫位,第一種是靜態的X線片分析,第二種是動態的觸診方式,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因為沒有辦法訂出一套重複性較高的科學的標準。經統計,靜態的X線片分析的可靠性只有28%,而動態的觸診方式的可靠性也只有50%,可是整脊槍讓患者俯臥的姿勢來分析長短腿變化的可靠性可達到78%,是目前比較準確的方法。

三、整脊槍矯正作用

用整脊槍矯正雖然接觸面積非常小,但是只要矯正位置正確,力道就能整個穿透到要矯正的椎骨。主要特色是速度,若速度太慢的話身體的抵抗力會較大。經研究若以快速度的力量來作用,當身體肌肉還來不及產生抵抗反應時就已發生作用而達到效果,因此速度是矯正功效的主要因素。

四、徒手矯正和整脊槍矯正的作用比較

經測試若用徒手矯正,假如以540N的力量作用在腰椎L4的椎體上,可以達到移動椎體1.1mm。因此雖然你用百分之百的力量施於椎體上,其實作用於骨頭的力量卻只達到20%而已。

若用整脊槍矯正,只要使用140N的力量同樣作用在L4的椎體上,可以達到最大移動椎體1.6mm。根據研究發現,脊椎由後向前作用的共振頻率是30~50Hz。活化器利用接近人體共振頻率的脈衝,利用共振效應能有效的放大力量,強化調理效果。假如你施予150N的力量,因共振的作用其力道可達到450N。在美國曾發生颶風將吊橋吹斷的景象,原因就是颶風吹向橋面波浪狀的搖擺而產生共振現象將吊橋震斷,這原理與活化器能以較小的衝擊力而取得較大的效率是一樣的。

四、整脊槍調理和保健三階段

1)初始密集階段:身體會經歷如下變化,即症狀明顯,關節不穩定及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減輕,炎症水腫減輕;身體感覺變好,活動能力增強。建議矯正間隔:每周23次,持續2~3周。

2)復原矯正階段:身體會經歷如下變化,即症狀消失,身體功能增強;身體感覺健康,軟組織恢復功能;症狀發生前的狀態,肌肉與韌帶強壯。建議矯正問題:每周1次,持續2~3個月。

3)保養健康階段:享受完美生活,脊椎更穩固;保健與預防,身體功能最佳狀態。建議矯正間隔:每21次或每月1次。

文章來源:華而堅投資顧問

文章標籤

筑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